近期央视调查发现,部分生鲜平台利用算法对老年用户进行“隐形加价”——同一商品,老年用户账号显示的价格比新用户或年轻用户更高,甚至自动推荐高价商品。以下是基于国家网信办、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政策的实用反制指南,帮助老人避开算法陷阱:
第一招:关闭“个性化推荐”,打破算法监控
步骤1:关闭算法推荐服务
操作路径:进入买菜APP→“我的”→“设置”→“隐私设置”→“个性化推荐”→关闭“商品推荐”“价格偏好”等选项。
作用:防止平台根据年龄、消费记录推送高价商品,回归统一定价逻辑。
步骤2:清除用户标签数据
操作路径:在隐私设置中找到“用户标签管理”→删除“老年用户”“高频消费”“高消费能力”等标签。
注意:部分平台需手动逐条删除,建议每月清理一次。
第二招:多设备比价,揪出隐藏加价
方法1:新老账号对比
操作:用子女手机注册新账号(不绑定老人身份信息),搜索同一商品,截图保存价格差异。
案例:北京王女士发现,母亲账号的鸡蛋价格为6.5元/斤,而新账号仅5.8元/斤。
方法2:清除缓存后比价
操作:在老人手机中卸载APP→重新安装→登录前不授权任何权限→搜索目标商品记录初始价格,与日常价格对比。
方法3:使用“长辈模式”
操作:在APP内切换至“长辈模式”(通常字体更大、功能简化),该模式部分平台采用统一标价策略,避开动态定价算法。
第三招:保留证据,一键举报
步骤1:固定证据链
截屏内容:商品页价格、订单支付页、不同账号比价截图。
录屏操作:从账号登录到下单全程录屏,重点记录价格变化节点。
步骤2:多渠道投诉
平台内部投诉:在APP“客服中心”提交证据,要求书面解释并退差价(引用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》第17条)。
监管部门举报:
拨打12315热线,说明“大数据杀熟”,提供证据编号。
登录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(https://www.12377.cn),选择“算法违规”类别提交材料。
步骤3:要求算法解释权
依据法规:根据2024年《清朗·算法治理专项行动》,用户有权要求平台公示价格计算规则。
操作话术:“根据《规定》第12条,请贵平台在7个工作日内书面说明该商品定价逻辑及是否使用年龄标签。”
防杀熟日常习惯
定期切换账号:老人与子女账号每月交替使用,打乱用户画像。
避免过度授权:关闭APP定位、通讯录访问权限,防止平台通过关联信息判断年龄。
现金支付试探:偶尔使用“匿名支付”(如平台礼品卡、线下扫码付),验证是否触发价格回调。
法律武器支持
若查实平台利用年龄标签加价,可依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索赔3倍差价。
2024年算法治理专项行动明确:违规“杀熟”平台最高面临500万元罚款。
总结:对抗算法杀熟,本质是打破数据垄断+强化监管威慑。普通用户通过关闭追踪、多端比价、依法维权三步走,既能保护自身权益,也能倒逼平台算法透明化。记住:每一次举报,都在推动公平定价时代的到来!